反向金錢心裡學

我曾讀過一本書叫《金錢心理學》(天下文化出版),這本書主要談「我們為何在不知覺的情況下做出錯誤的消費決策,以及如何防範」,簡單講就是「我們為何亂花錢,以及如何改進」啦。書中提出一個觀點:你會亂花錢,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現代商家太厲害,這些商家精通消費者心理,知道怎麼引誘潛在顧客掏出錢包,進而消費。

當時讀完覺得很受用,也在網站上寫了一篇閱讀筆記,筆記裡記錄了 7 種消費心理,提醒自己未來不要再瞎吃商家丟的餌、不再上鉤。但時過境遷、立場互換,現在我變成了創作者,也等於是個商家,開始要研究如何讓潛在顧客吃我的餌。

那麼,我為了要賺到錢,是不是可以把這本書的內容反過來用?書中是教「顧客防商家」,那反過來不就是「商家攻顧客」嘛?我覺得可行(反向金錢心裡學)。

以下是我當時記錄的 7 種消費心理,以及我思考後得到的反向心理。如果你是商家或創作者,接下來的內容應該很受用。

1. 相對性

想像你走進車行買車。當你花了一百萬買一台車時,車商建議你再選配一千元的 CD 播放器(你可能還用不到)。這一千元相對於一百萬就會顯得非常便宜,甚至無足輕重,於是你就很豪爽地花掉一千元了。這就是消費心理學上的相對性。

這裡的重點是,當你花大錢買了主要商品後,商家再次向你推銷低價商品時,你會較容易接受。

創作者可以如何利用這點?

假如你成功讓學員在網站上買了一堂高價課程(10,000 元以上),那麼你可以再追擊,問它要不要購買該堂課的「一年顧問服務」(買課後一年內可以無限問問題,並得到講師的重點照顧,1,000-2,000 元)。

2. 心理帳戶

假設你已經先花 100 元買了一張實體電影票,你到了電影院,打開皮夾,發現票不見了,但幸好你的皮夾裡還有一張 100 元鈔,請問你會不會再買新的一張票呢?大多數的人都說不會,畢把花錢買的票弄丟已經夠糟了,不想再多花錢了,回家洗洗睡吧。

這就是心理帳戶在作祟。我們有一筆看電影的預算,但當這筆預算用完時(已經事先買票時),就不會想再補充,所以我們不會想再購買新的票。

這裡的重點是,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消費設立心理帳戶,有吃飯的心理帳戶、娛樂的心理帳戶、治裝的心理帳戶。

創作者可以如何利用這點?

我們可以在學員心中植入一個叫「學習成長」的心理帳戶,也就是在產品文案中多次提到「這堂課能幫助你學會 OO,以擺脫 XX 困境」,又或是在社群貼文不經意地提起「付費學習」等字眼。只要成功在學員心中植入心理帳戶,他就有可能消費。學員每看到一次文案,就往心理帳戶存一點錢,等到存夠了,就向你購課學習。

3. 無痛花錢

就是信用卡支付,信用卡狡詐的一點就是:把付款的時間點和實際使用的時間點分開來。這使我們的財務視野變得較不清晰,也減輕了我們在刷卡時的花錢之痛。

有一個很極端的例子,就是「一鍵下單」。這是亞馬遜 (Amazon)的第一項專利,只要用滑鼠點一下,就能用信用卡夠購買某件商品,這讓消費變得太容易、太無痛了,消費者很難意識到自己正在花錢。

創作者可以如何利用這點?

我們雖然做不到一鍵下單(這是別人的專利),但至少支付方式可以提供信用卡,或是綁信用卡的 Line Pay、Apple Pay 等等(這些行動支付配合特定銀行的信用卡甚至有優惠)。

賣課、賣服務的平台可以選擇 Teachify 或其他 SaaS,設定好第三方金流後,就可以開始賣課賺錢。第三方金流例如台灣的藍新、綠界、統一,或國際的 Stripe(需開立美國公司)。

4. 錨定效應

想像一下,你現在人坐在一家高級餐廳裡,看著設計精美的菜單,你會先看到什麼?豪華龍蝦搭配松露佐人工按摩神戶牛, 3000 元?好像有點貴!雖然那可能不是你最後點的,但 3000 元是這份菜單的一個錨定價位,這會使其他品項看起來較便宜。

舉個實際例子:台灣餐廳金色三麥的菜單中,最貴的品項是什麼?答案是經典大拼盤,1250 元。擺在菜單的哪一頁?第一頁,你翻開菜單的第一眼就是。

創作者可以如何利用這點?

假如你有網站上有一頁課程銷售頁,裡面販售多個課程,且有列出價格,那麼你可以把最貴的課程擺在最上面,或擺在學員點擊進來後第一眼能看見的版位。一旦學員先被昂貴的價格「洗禮」,那麼他之後就較能接受那些較便宜的課程(也應該是你的主力課程)。

5. 損失趨避

人們習慣避免損失。有研究顯示「失去 10 塊錢的痛感,是獲得 10 塊錢的快樂感的 2 倍」。

這裡的重點是,人們害怕失去。如果你曾經擁有一項東西,當這項東西要被奪走時,你會試著反抗。

創作者可以如何利用這點?

假如你有一個售後福利是可以加入 FB 社團或 Discord 群組共學,那麼就可以使用損失趨避這招。只要學員繳了年費,他就有權加入群組;但過了一年沒繳的話,就會被踢出群組。然而,人類是群居動物,天生喜歡群組,如果他即將面臨被踢出群組的風險,那麼他就會續繳年費。

6. 用費力程度判斷價值

有一天,畢卡索閒坐在公園,一位女士走過來,央求畢卡索,為他畫一幅肖像畫。畢卡索看了他一會兒,簡單幾筆,就為她完成了一幅完美的肖像畫。

女士讚嘆:「簡單幾筆,你就能夠傳神畫出我,真了不起!我該付你多少錢?」

畢卡索說:「 5,000 美元。」

女士驚呼:「什麼!你才花了幾秒耶。怎麼這麼貴?」

畢卡索回答:「不,他花了我一輩子的時間,再加上剛才那幾秒。」

人們似乎認為,花越多時間畫一幅畫,才值得越多報酬。

這裡的重點是,當你花愈多時間,或表現的愈費力,消費者就愈覺得自己花的錢有價值。

創作者可以如何利用這點?

我們可以在產品文案中描述該產品花了幾天才做好,又或是在宣傳影片中置入製作產品的縮時片段,這些都是向外展示「製作該產品很費力」的高價值感。

7. 文字操弄

想像一下,有兩間餐廳開在一起,一家供應「牛肉去脂 80% 的漢堡」,另一家也賣一模一樣的東西,但描繪的是「牛肉脂肪含量 20% 」結果大家都去哪間店消費?答案是前者。研究資料顯示,同樣的漢堡、不同的描繪,導致我們的價值評估大不相同。

「牛肉去脂 80% 的漢堡」聽起來就很健康,「牛肉脂肪含量 20% 」聽起來就很油。

這裡的重點是,同樣的事實,不同的說法,就能決定顧客是否買單。

創作者可以如何利用這點?

在文案的撰寫上,要盡量把事實包裝成優點,也就是把較樸實、平庸的說法升級成較厲害的說法。

  • 這堂課不保證你賺錢 ⮕ 幫你避開 90% 創作者最常犯的虧損陷阱
  • 需要花時間練習 ⮕ 提供一套你只要花 30 分鐘就能上手的方法
  • 新手會有點難上手 ⮕ 專為沒背景的初學者設計,每個步驟都有圖解教學

如果你已經有產品和網站,試試看以上 7 種方法吧。

Read more

有錢人訊號

在 FB 上,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投資網紅說自己股票今天有賺錢,所以午餐自助餐多夾一塊魚、小吃店多點一顆滷蛋,或是吃統一布丁不舔蓋。雖然這種 PO 文的玩笑成分居多,但它仍釋放出「有錢人訊號」,讓你覺得:哦哦~這個投資網紅好像挺有的。 有錢人訊號有分強弱,訊號愈強,就是真的愈有錢;訊號愈弱,則可能不是真的那麼有錢。剛提到的吃飯多點一顆滷蛋,則屬於訊號較弱的一種,我們沒辦法 100% 確定他是真正的有錢人,因為這樣的文章誰都能發,而且從股市中賺錢是很簡單的事情,只要今天行情向上即可。 那麼哪種有錢人訊號最強?我認為是「會付出代價」的訊號。舉最近的罷免投票作為例子,投票日將近,不少社群上的 KOL、素人都跳出來表態,表態自己是支持罷免或反對罷免,支持、反對都不是重點,重點是他敢表態,而表態後可能會為此付出代價,也就是業配減少、合作減少、收入減少。減少的原因很簡單,就是表態者與業主的政治立場發生分歧,而業主因此選擇中斷合作。 敢表態的人,願意承擔收入減少的風險而釋放訊號,

By 施定男

閱讀方法

好多人在瘋狂尋找高效率的閱讀方法,這群人希望一年能夠讀破好幾百本書,把現有的知識統統裝進腦內。我覺得有這樣的想法很棒,代表這個人渴求知識、想持續向上,但讀破百本書的這個想法太不實際了,很難實現。再者,就算你讀破百本好了,最終也不會因此成為什麼偉人或成功者。 因為一般人在要求自己提升閱讀量、讀破百本書的同時,他們讀的主題都很散亂,例如今天讀商管,明天讀科普,後天讀行銷。這讓你腦中裝的不是「有用知識」,而是「無用大雜燴」。花這麼多時間讀那麼多書,結果沒什麼長進,不覺得很浪費時間嗎?如果你看到哪個讀書網紅大聲嚷嚷說,「今年讀破幾百本書,而你也該這麼做」時,給你個衷心建議,退追或封鎖他吧,這網紅沒料。 那麼,何謂「有用知識」?我認為是完整體系的知識,是由多本同主題的書的知識群堆砌而成的。要掌握完整體系的知識,最好的方法就是主題閱讀,沒有之一。主題閱讀,就是讀大量同主題的書。假如你想獲得比特幣的完整體系知識,那麼你就讀 10 本與比特幣有關的書;假如你想獲得創業的完整體系知識,那麼你就讀 10 本與創業有關的書。 我曾經想尋找高效率的閱讀方法,

By 施定男

中心思想

如果一個人擁有中心思想,那麼他將能過上快樂且不內耗的日子。 中心思想,也就是你做決策的準則,而這套準則是由你從小到大的經驗編織出來的。例如某個人小時候被蛇咬過,那麼長大後他看到長條型類似物都會下意識地躲開,正所謂「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草繩」。長條型類似物=蛇,這就是他腦中的其中一個中心思想。 說說我的中心思想。在工作的挑選上,我偏好選擇具有高度持續性的工作,也就是可以做一輩子且做的很開心的那種工作,所以我選擇經營知識個人品牌,而不是跟著實驗室學長姐一起去台積電輪班救台灣。在投資上,我偏好穩定成長的標的,所以我選擇 0050,而不是買投資網紅報的明牌、飆股。在學習上,我偏好專精一個領域,所以我只購買與自身工作領域相關的課程,而不是跟著大眾買時下最熱門的課程。 我腦中還有更多中心思想,而這些思想都在幫助我快速做決策。每當我在生活上遇到一個問題(或靈魂拷問 XD),都能在短時間內解掉,所以我自認自己過的比同齡人還要快樂且不內耗。 能根據中心思想快速做出決策還有另一個好處,就是決策後的結果不管是好是壞,你都會心服口服。例如我選擇經營知識個人品牌,而不是去台積電輪班,這讓我

By 施定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