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評《從 0 到 1》

從 0 到 1: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祕密,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》,這本書的書名和副書名,甚至是原文書名,都非常隱晦,你無法在第一時間理解它主要談什麼。唯有翻開並閱讀它,你才會發現,啊,原來這本書主要在談「如何創業」。

作者 Peter Thiel,是一位美國科技創業家、思想家,在 1998 年創立了 PayPal,在 2003 年創辦 Palantir(專注在大數據分析和情報蒐集的公司,曾幫助過美國政府追蹤賓拉登和掃蕩兒童色情集團)。自 2014 年出版了《從 0 到 1》後,他就再也沒有出版過其他著作。

你肯定會懷疑,一本有十年歷史的書,書裡講的創業方法,在現代這個 AI 時代還能落地應用嗎?我的答案是肯定的。因為它談的是「創業的第一性原理」,也就是創業的最基本、最基礎概念。大道至簡,這個概念可以被濃縮成一個問題:「有什麼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看法,但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?」如果你有答案,且把它應用在商業上,那麼你創業的成功率會比沒有答案者高上許多。

1. 作者的思想與眾不同

Thiel 的思想屬於非主流,他的思考方式和一般人不一樣,觀點當然就與我們不一樣,所以我在讀書時常常感到不舒服,覺得自己的世界觀不斷地被他挑戰。

非主流思想,例如 Thiel 成立了自己的獎學金,主要用來鼓勵年輕人「休學創業」,這在當時的美國造成了轟動;再例如他認為,那些在考試等傳統評量中表現出色的小孩,最後只能在畸形的學術界裡證明他們的存在價值。

我自己在攻讀大學、碩士學位時很順利且樂在其中,完全沒有休學創業的念頭;碩畢後,我也因為感興趣而待過一陣子的學術圈。當我讀到 Thiel 提出的以上思想後,老實說,我感覺自己被冒犯,氣到差點就把書燒了。

雖然以上 Thiel 的思想我不敢苟同,但他對於創業的思想我則是點頭如搗蒜(所以不燒書了)。例如他提到,新創事業若要成功,就得避免競爭,否則很容易倒閉。意思是新創事業必須要是「獨占市場」,即你的服務就只有你有辦法提供,別人無法提供,所以你可以漂亮地避免削價競爭。這樣一來,你的公司才能「一黨獨大」,真正從市場中賺到錢。

以 2012 年產值差不多的美國航空業和 Google 來說,航空業因為要互相競爭而降低機票價格,導致最後得到的利潤非常薄弱;但 Google 是一家獨大,大家在網路世界只用它的搜尋引擎,完全沒有競爭者,所以利潤雄厚(來自廣告),毛利率超過航空業的 100 倍。

讀到這我才明白,創業不是去搶蛋糕,而是先烤一塊只有你有配方的新蛋糕

2. 書中提到的創業方法,你不得不認同

Thiel 是真正創業過的人,他提出的創業方法是「他親測有效」的,而我的自身經驗也支持了他的方法的有效性。

他提出的創業方法是,「由非常小的市場開始經營,而不是由大市場開始」。例如 PayPal 一開始只為 eBay 拍賣網站上的一小撮客戶提供服務,得到了正面的支持和反饋後,才逐漸擴大市場規模。

這就像經營自媒體的「定位」一樣。定位,就是找出自己的關鍵字,從而減少競爭者。假如你想經營一個 IG 美食帳號,你可以先限縮在「台中美食」,再更限縮的話就是「台中火鍋」,然後你的 IG 頭銜就可以叫「台中火鍋王」!

如果你的 IG 叫「美食部落客」,就要跟 1,000 個人競爭;如果你的 IG 叫「台中美食王」,你要跟 100 個人競爭;如果你的 IG 叫「台中火鍋王」,只需要跟 10 個人競爭。初期競爭者愈少,經營成功的機率就愈大。以我為例,我經營的是閱讀心得帳號,起初寫的心得都是有科學性的自我成長書籍,這讓我成功打造出自己的賽道。

經營個人網站的 SEO 也是一樣。一開始要專注於低搜尋量(每月少於 200)的關鍵字,並產出相關文章,產著產著,網站流量和知名度就漸漸提升了,合作邀約也紛至沓來。但如果經營初期就很貪心地瞄準高搜尋量(每月多於 1,000)的關鍵字,那麼你的文章會因為無法和其他大咖競爭而無法獲得排名,當然也就得不到流量。

因為自身已經具備了經營 IG 和個人網站的經驗,所以我讀到 Thiel 提出的創業方法時,我是舉雙手認同的。畢竟我認為,經營自媒體就是一種微創業。

3. 作者雖自說自話,但眼光非常犀利

閱讀本書的過程中,我感到 Thiel 異常自大,因為他幾乎不用客觀的科學證據去支持他的論點,而是用主觀的個人觀察去支持。整本書讀起來就像他在自說自話,這樣也能出書?沒辦法,人家有實際的創業經驗,而且還是成功的經驗,你不得不求他寫一本書,好讓你參拜。

雖然 Thiel 的文字像在自說自話,但我得承認,他的眼光非常犀利、見解非常獨到,尤其在「判斷何種人會成為成功創業家」上。

書裡討論的其中一個議題是,「成功的創業者都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?」在還沒讀這本書之前,我腦中的客觀答案(研究論文支持的答案),是「年齡在 41.9 歲以上的人」和「曾在同個領域工作過的人」,這兩種人有較高的機率成為成功的創業家。

但 Thiel 的主觀答案,是「擁有矛盾人格(個性)的人」。這是他花了多年觀察而得來的答案,而這答案我也是頭一次聽到。矛盾人格,指的是一個人同時擁有相反的特質,例如一個人惹人厭,卻同時又有魅力;一個人聲名狼藉,卻同時又名揚四海;一個人有目空一切的自信,卻同時會認真細緻地反省。Thiel 主觀地認為,這種愈極端、愈與眾不同的人,往往會被底下的員工們認為是精神領袖,所以員工們會死心塌地地為老闆工作,進而促使創業成功。

這讓我想起 SpaceX 執行長 Elon Musk 的故事。當年 SpaceX 連續三次火箭發射失敗,耗盡所有資金,瀕臨破產。Musk 隨後還賣掉房、車,只為打造出第四支火箭,而這也讓他付不起生活費。此時的 Musk 就處於矛盾的狀態:外界眼中的億萬富翁,實際上卻是付不出生活費的窮光蛋。另一方面,SpaceX 員工見老闆為了圓火箭夢而不惜梭身家,這讓他們對 SpaceX 又更忠誠了。要是我是 SpaceX 的員工,我一定是死命為它工作。

2008 年底,第四支火箭成功升空,Musk 和 SpaceX 東山再起。

寫在最後

從 0 到 1》是一本極富個人色彩的「創業教學」書,Thiel 的思想和作風也許有很大機率牴觸你的世界觀,導致你們頻率對不上。但在談創業上,你會恨不得他講更多細節,因為他所談的「創業的第一性原理」是其他本創業教學書極少談到的。最後,推薦這本書給每個想要創業與正在創業的朋友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