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書評

書評怎麼寫?

我從 2022 年 9 月以來,每週至少寫一篇書評,至今已累積破百篇;也與各大出版社合作並寫了幾十篇推薦書評;我的書評也曾登上 Google 新聞和其他網路新聞平台。我應該很有資格談書評怎麼寫。

會想談這主題,是因為在社群上看到愈來愈多人分享自己寫的書評,我覺得這是很好的現象,能帶動台灣的閱讀風氣,提升國民素養。但這些書評分享者都沒辦法長久持續分享,常常分享個一兩篇人就不見了。主要原因不外乎是「麻煩」,書評要花時間寫、書也要花時間讀,整個阻力就相當大,最後當然就是放棄寫書評。

所以,這篇想談的其實是如何降低寫書評的阻力、如何以最簡單的方法來寫書評。

方法其實很簡單,人們都知道,但大家不敢做。這個方法,就是不看完整本書。只要你能從書中讀到 3 個重點,你就能把書闔上,然後寫兩千字的書評,前言 400 字、重點一 400 字、重點二 400 字、重點三 400 字、結語 400 字。

掌握書中的三個重點,完全不需要你讀完整本書,你只需要讀 10-20 頁就好,你甚至能直接從目錄中找出你覺得是重點的三個章節來閱讀,讀完就直接開寫。這需要花多久時間?慢的話 1 小時,快的話 30 分鐘以內。我自己就是只花 30 分鐘讀一本書,讀完立馬輸出三千字,然後上傳到社群、網站等等。

我想說的是,時間寶貴、人生有限,不需要執著於花大把時間讀完一本書才寫書評,重點讀到了就開寫。

不過,就算讀到這裡,大部分人心裡還是會有疙瘩,覺得一定要仔細讀完整本才能寫。這裡我繼續幫你除掉疙瘩。

疙瘩 1:不把書讀完太浪費了吧,我可是花錢買了整本書欸!

要知道,好的資訊價值連城,我認為一條好資訊價值 100 元,甚至以上,所以你在書中找到 3 個重點(好資訊)就等於值回票價。再者,根據 82 法則,一本書只有 20% 的頁數是好資訊,其餘 80% 都是雜訊,這些雜訊都是在幫好資訊充頁數,可以省略。最後,書其實只不過是作者的行銷工具而已,是為自己的課程而出的;FB 貼文、IG 貼文也是行銷工具,你會認為它們很重要,一定要把它們讀完嗎?其實你只要把書當作是比較冗長的社群貼文就好了。

疙瘩 2:老師跟我們說讀完整本書才是好學生

教科書是必須完整讀完沒錯,不然考試會完蛋。但你在讀的是課外書,是商業、理財、自我成長類的書籍,這些書沒有必要讀完。一旦我們踏出學校,就不要再用那種迂腐的思維來對待課外書了。

疙瘩 3:讀完整本書才能寫出好書評

大錯特錯,讀的愈少寫的愈好,我的經驗是這麼告訴我的。一本書裡提到的概念極多,你全部讀完很容易變成大雜燴,不易說清各個概念,所以你寫出來的書評就會很亂。但如果你只讀了三個概念,你就能把書評寫的有條有理有邏輯,這呼應了《少,但是更好》這本書的書名。所以,「書評」兩字的意思,不是讀完一本書的評論,而是你讀過的部分的評論。

讀完這篇,希望大家都敢於不讀完整本書就寫書評,以降低寫書評的摩擦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