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方法
好多人在瘋狂尋找高效率的閱讀方法,這群人希望一年能夠讀破好幾百本書,把現有的知識統統裝進腦內。我覺得有這樣的想法很棒,代表這個人渴求知識、想持續向上,但讀破百本書的這個想法太不實際了,很難實現。再者,就算你讀破百本好了,最終也不會因此成為什麼偉人或成功者。
因為一般人在要求自己提升閱讀量、讀破百本書的同時,他們讀的主題都很散亂,例如今天讀商管,明天讀科普,後天讀行銷。這讓你腦中裝的不是「有用知識」,而是「無用大雜燴」。花這麼多時間讀那麼多書,結果沒什麼長進,不覺得很浪費時間嗎?如果你看到哪個讀書網紅大聲嚷嚷說,「今年讀破幾百本書,而你也該這麼做」時,給你個衷心建議,退追或封鎖他吧,這網紅沒料。
那麼,何謂「有用知識」?我認為是完整體系的知識,是由多本同主題的書的知識群堆砌而成的。要掌握完整體系的知識,最好的方法就是主題閱讀,沒有之一。主題閱讀,就是讀大量同主題的書。假如你想獲得比特幣的完整體系知識,那麼你就讀 10 本與比特幣有關的書;假如你想獲得創業的完整體系知識,那麼你就讀 10 本與創業有關的書。
我曾經想尋找高效率的閱讀方法,所以讀了 20 本閱讀法書籍,讀完我才領悟到,真正能讓自己成長的閱讀不是什麼速讀,而是花時間慢慢讀同主題書的主題閱讀。而閱讀 20 本閱讀法其實就是主題閱讀。
相信我,主題閱讀是效率最高、最強的閱讀方法。雖然一開始讀的時候因為不熟悉該主題而讀的很慢、很痛苦,但沒關係呀,這本讀完、弄懂後,下一本會讀的更快呀,下下一本又會更快,直到最後一本時,你已經能讀前預測出這本書裡會有哪些內容了,可能翻不到半小時就讀完了,一種倒吃甘蔗的概念。完成主題閱讀後,你,已經成功掌握某領域的完整體系知識了;你,是個某領域的專家了。
主題閱讀看似簡單,但為什麼大部分人很難做到?兩個原因。
第一,大部分人沒有定性,永遠都在追逐看似有趣的東西。例如小明今天讀了一本行銷書,隔天他看到另一本科普書並覺得有趣,然後就讀它了,再隔一天,小明又覺得社科書比較有趣,以此循環。永遠都在追逐有趣的東西,就無法深耕一個主題。
第二,被出版社廣告洗腦。凡是愛讀書的人,肯定會在社群上被出版社的新書廣告打到,然後購買並閱讀新書。但這些新書不一定符合你的主題閱讀書單啊,於是主題閱讀計畫中斷。
其實我自己現在也有點難進行主題閱讀。因為出版社一直找我合作新書,請我幫他們讀新書、寫書評,而合作的好處是我的書評文章會被放在出版社官網上(有助於我網站的 SEO)。但如果我接受全部出版社的合作的話,我的主題閱讀計畫就會大受干擾。為了讓計畫不被干擾,現在我每個月只合作一本新書,且未來打算完全不接受合作了。經過計算後,主題閱讀所帶來的效益比和出版社合作的效益高太多了。
到頭來會發現,那些阻止我們進行主題閱讀的,都是內心的慾望。所以,嘗試克制慾望吧,先從「不看社群廣告」開始。